自2008年海洋石油116號FPSO(浮式儲卸一體化裝置)正式投入運營以來,其配套為透平發電機供給壓縮燃氣的壓縮機長期面臨振動水平偏高的問題。持續性的高振動不僅嚴重威脅著壓縮機、管線及其它附屬設備的結構完整性,更潛藏著引發設備緊急停機及天然氣泄漏等安全事故的風險。
海洋石油116號
近年來,新材料研究所與中海油能源發展裝備技術有限公司有著非常緊密的合作。針對該振動問題,由我所國家級人才殷福星教授領銜的高性能阻尼合金科研團隊,聯合廣東省科學院智能制造研究所的可靠性與裝備技術中心,共同開展了現場深入調研、全面測試分析、先進數值模擬、創新方案設計、縮比模型實證及減振施工優化于一體的技術攻關。
龍旦風、張華偉、孫立贏博士等在現場開展工作
在壓縮機系統動態特性仿真與優化的基礎上,團隊依據詳盡的測試數據與仿真結果,采用自主開發的高阻尼錳銅基合金制備了高效減振部件,并進行了嚴格的減振效果實地評估。結果表明減振效果明顯,壓縮機本體振動烈度平均降幅超過20%,壓縮機支架平均降幅超過40%,管線和儀表平均降幅超過50%,超額達成了既定的項目指標。
高阻尼錳銅合金減振部件安裝實物圖
該項目新材料研究所負責高性能錳銅阻尼合金性能優化和部件制備,智能制造研究所負責減振結構方案設計和實施。項目有效結合了材料減振與結構減振的協同應用,證明了將高阻尼錳銅合金應用于機械系統的可行性與高效性,實現了該前沿新材料在海洋平臺的首次成功應用。
展望未來,殷福星教授領導的科研團隊將繼續深耕增材制造復雜結構高性能阻尼合金基礎理論研究與減振降噪工程化應用,為推動海洋工程裝備技術革新與產業升級貢獻力量